半岛体彩最新网址-半岛体彩官方下载
全国服务热线:
400-9966-323
半岛体彩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半岛体彩 【人物】高端访谈丨走近李清泉院士的“有意思”人生:

发布时间:2024-09-19 10:36:51点击:1来源:半岛体彩最新网址 作者:半岛体彩官方下载

  2023年11月22日,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李清泉成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得知当选院士后,李清泉欣喜、感激与期待之情相互交织。

  “院士是我国工程技术领域最高荣誉,能够当选无疑令我欣喜,但同时,我也十分感谢测绘行业前辈、同仁们的提携和帮助,感激工程测量专业带给我的融合创新思维,感念深圳大学全体师生的一路同行与关心支持。除了感谢、感激之情,作为院士,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也诚惶诚恐,因为院士必定要为专业内的其他同仁做好表率,带领和培育更多的优秀团队和人才,当然更多的是期待,期待着站在新的起点,为工程测量领域的科技创新做出更多成果,为满足国家需要作出更大贡献。”

  工程院士是工程技术领域的最高荣誉,当选院士无疑为李清泉的人生履历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无法忽视的还有李清泉的管理经历,他历任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副校长,学校合并后出任武汉大学副校长,后任学校常务副校长。2012年,李清泉受邀履新深圳大学校长,2020年他兼任深圳大学校长、,2022年转任至今。

  漫步在初冬的荔园,眺望着远处的大厦,李清泉向记者娓娓道来。记者留意到在谈及个人的经历和看法时,李清泉不止一次提到了“有意思”一词。

  “(工程测量)非常多样,场景多样、方法多样……不少专用的装备实际上是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设计。所以我们做起来也很有意思。”

  在李清泉看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处处迸发着趣味。作为工程测量和精密测量领域的首位院士,李清泉坦言工程测量的“专而精,小而广”特点是其被调侃“总唱配角”的原因。“但这不代表工程测量不重要,恰恰印证了工程测量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李清泉强调不能忽略工程测量“服务广”的特点。

  在重大工程方面,李清泉参与了北京冬季奥运会标志性建筑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的冰面混凝土基底平整度测量工作,面临冬奥开幕在即,工期紧、难度大。

  在数字遗产方面,2012年,李清泉作为首席科学家,领头进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理论与方法”,其中的核心工作便是对文物进行三维建模并精细复原。

  在地下管网方面,城市管网具有里程长、结构复杂等特点,导致大范围检测成本高昂,进度缓慢。激光检测法、检测法、压力波检测法等方法通过声波、激光等手段检测管道变形和病害,检测精度较高,但存在设备成本高昂、操作复杂、无法检测有水管道等不足。

  “这些项目看似区别很大,跨度很大,领域也不尽相同,但其实它们的核心都是精密测量,其理论、方法、原理都是相通的,目标也是一致的——要提高效率的同时达到高精度要求。选择哪些具体的技术就在实际工作中要‘对症下药’。”李清泉强调这便是工程测量的特点,“(工程测量)非常多样,场景多样、方法多样……不少专用的装备实际上是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设计,所以我们做起来也很有意思。”

  在李清泉的指导下,动态精密工程测量团队基于长期积累研发了基于惯性技术的高精度平整度测量机器人,实现埋有制冰管道的混凝土初凝状态下平整度快速测量,辅助施工期混凝土冰面基底磨平作业,最终把冬奥场馆的混凝土地面水平高差控制在4毫米左右。

  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理论与方法”项目中,李清泉带领团队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近景摄影测量遥感技术、光谱分析、三维可视化、虚拟现实等多种技术手段,提出了广义点云多尺度集成建模理论,文化遗产的高保真展示、压缩与自适应传输、个性化表达理论;解决了多传感器特征感知、多时空基准和粒度数据视觉耦合、多类型对象的认知表达,从颜料物质成分层面探究色彩的变化机理、色彩老化分析、构建色彩复原动力学模型、色彩的光谱分析等问题。

  在地下管网这一看似极窄的领域中,李清泉结合滨海城市深圳独特的环境,首创发明流体驱动的地下管网快速检测胶囊,解决了排水管网用传统测量仪器无法连续直接检测的难题。他率先发明管道测量机器人系统,三维测量相对精度达到十万分之一,为解决堆石坝内部变形监测难题提供新途径。

  “我印象最深的项目其实是大型堆场体积的自动化测量,也算是我做的第一个创新项目,直到现在,这项专利技术还在被广泛应用。这项技术创新的起源也很有意思。当时大型堆场体积测量还停留在传统的人工测量阶段,要靠测量员爬上爬下。这多辛苦呀!我们就思考能不能有一个自动化的方法?”

  经过探索和实践,李清泉大胆地引入了当时在测绘行业仍鲜有人知的激光扫描技术,采用高速激光扫描仪结合距离和角度传感器集成技术,实现了大型堆场的自动化、非接触式测量,解决传统测量中人为影响大、周期长、精度低的问题。“我觉得特别有意思,一旦你的创新想法得以实现、实践,心中成就感油然而生。”

  “工程测量是一个格外强调问题导向和融合创新思维的专业,面对工程项目中‘千奇百怪’的难题,惟有创新,惟有融合,才能找到答案。”面对一个又一个的工程项目难题,李清泉凭借自己的“奇思妙想”一路过关斩将。

  “前几天,我的朋友作了首很有意思的打油诗。‘事业纵横三万里,功名彪炳五千年。自古公私两难事,武大高材保两全。’”在李清泉当选院士后,他的一位朋友在朋友圈作了一首打油诗如此评价。正如此诗所言,身为高校管理者的李清泉需兼顾科研、管理、教学工作,如何做到“保两全”呢?

  “事实上,作为一个高校管理者,如果对教学科研是一个门外汉,是做不好大学管理的。管理工作确实需要花费很多精力,但和教学、科研并不是矛盾的。”他认为,兼备专业的教育知识与管理意识的管理者才能平衡好行政与学术之间的关系,制定最优的发展和管理策略,提高管理效率和促进管理的科学化发展,从而使高校实现快而稳的发展。

  李清泉提出用研究方法做管理,以管理模式做研究。实际上便是工程测量中所培养的问题导向和融合创新思维等融入进管理和教学工作中。

  “我从事精密测量,在管理中就很讲究精细化。而工程测量的广度也让我们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和管理工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工程测量专业的日常就是要面对项目中的具体问题,这些问题涉及了多个学科、多样技术,而在千头万绪中又要讲究精细化。李清泉表示,得益于多年在工程测量领域所锻造的思维方式和问题导向意识,让他在科研、管理、教学工作中取得平衡,相互成就。

  工程测量所锻炼出的创新融合思维不仅让李清泉在学术科研上不断进取、突破,也让他的管理工作更为得心应手。而在人才培养方面,创新融合的思维同样不可忽视。创新融合的思维不单指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更要求测绘教育工作者利用融合的知识体系、创新的思维模式从学科设置等方方面面入手,潜移默化。

  “要知道,我是测绘专业出身,2012年来到深大时,学校是没有测绘院系的,所以我必须结合深大特色来融合创新,用测绘专业知识来支撑深大相关专业创新发展,也通过其他专业的技术来拓展测绘专业的内涵和视野,从而做出特色,做到双赢。”在李清泉的推动下,从学科发展、学生就业等角度出发,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确定把测绘专业、计算机专业和解决城市问题整合起来,融合地理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测绘科学、城市科学、社会人文科学等,在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新增了城市空间信息工程系。

  “测绘学科未来的发展必定是多元的。”李清泉表示融合互补不单单是用来形容科研和管理的关系,也能形容当下测绘行业的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已经融入了测绘的方方面面。“我个人的观点很清晰:测绘的所有专业都应该全面主动拥抱新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培养多面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对于人才的培养,李清泉认为不仅仅是高校的责任,企业创新同样需要培养人才。“大学和企业作用是不一样的。大学的创新是从0~1,而企业的创新更多是从1~100,甚至1~n。”李清泉指出0~1和1~n不能比较孰轻孰重,只是代表创新的不同阶段。

  “大学的创新更多体现在原理性的突破或原创性的突破。企业的创新则需要直面实际场景和商业模式。”集成创新和融合创新的难度同样巨大,其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便是人才问题。

  “我们不仅需要吸纳测绘人才,也要吸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等方面的人才,迎合当下智能化测绘的大趋势。我也是借此机会呼吁测绘企业高度重视人才,用大的魄力推行更切实的政策吸引优秀人才聚集到测绘企业中来。当测绘企业成为了高端人才的聚集地,就一定能够实现持续的创新,也一定能够推动企业高速的发展,进而服务整个行业。反之亦然。”

  为什么互联网企业发展如此之快?声量如此庞大?正是因为聚集了大量的优秀人才。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已经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人才质量已经成为了行业的瓶颈。如果无法取得突破,这对行业的发展将带来负面的影响。

  当下正值智能化测绘的大趋势,国家政策也正积极推动相关的建设以及布局。2023年2月,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数字中国建设的“2522”整体框架布局,以实现到2035年我国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自然资源部正在全面推进的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正是数字中国、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撑。5月,2023年全国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会议提出,面向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全面推进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8月,自然资源部出台《关于加快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更好地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强调,要坚持创新驱动,构建智能化测绘技术体系。由此可见,我国测绘地理信息迈向智能化测绘转型升级之路,其目标方向和重点任务都已明确。

  “我们要摒弃旧观念,拥抱新技术,并不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一进来就会挤占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的生存空间,而是智能化技术会驱动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转型升级、拓展测绘技术的应用服务范围。”面向更智能、更融合、更泛在的测绘地理信息时代,李清泉将继续通过“有意思”的视角直面新的科技难关,以融合创新的思维积极破圈,用更广阔的视野,更宏观的视角去看待测绘、发展测绘。他也将肩负起测绘科技工作者和高校管理者的双重职责,迎难而上,代表测绘行业,在国家战略需求和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

新闻中心